2020年12月7日上午,吉林大学法学院副教授、《法制与社会发展》副主编兼编辑部主任苗炎老师应邀来我院就“法学论文写作”相关问题作专题讲座。姜涛副院长出席并主持座谈,陈爱武教授、方乐教授等《法治现代化研究》编辑部编辑团队成员及学院青年教师与博士生参加了本次座谈。

苗炎副主编从期刊编辑的角度对法学论文写作中的一系列问题进行了归总集成,他指出:从编辑发表法学论文的角度来看,衡量优质法学论文的标准包括形式与内容两方面要件。其中,形式要件是成就优质法学论文的基本要素。想要满足形式要素需要注意以下三个主要方面,即:文字规范问题、语言表达问题、注释体例问题。注意文字规范问题,意味着要注意避免文字标点的误用与错标,遵守基本的文字使用规范与习惯,这不仅是个人写作的自我要求,同时也是编辑出版中的行业技术要求;满足文字规范性方面的要求是一篇文章的最基本要求。尽管错字、错误标点可能并不影响读者对文字本意的理解,但是其中反映出的严谨性瑕疵将影响受众对文章质量的评价,也关系到所发刊物本身的业界评价,因此是个必须重视的基本问题。注意语言表达问题,意味着要注意语法、句法、修辞与文字风格上的规范性,这首先要注意文章各级标题的撰写要精准、精炼,而不能一味求新、博人眼球;其次要注意行文中的语法规范,不仅要避免产生歧义,还要避免冗长;再次要注意文章的修辞,好的文章往往注意修辞,但是并不意味着注重修辞就能够写出好文章,尤其对于法学论文写作而言,过度的修辞可能产生因文害义的相反效果;最后,文字表述方式反映出不同学者的写作风格,法学研究的性质和内容以及编辑工作本身虽然并不强求语言风格上的统一,但是普遍倾向平实简洁的文风,并且追求个性化的文字风格不能以舍弃基本语法规范为代价。注意注释体例问题,意味着要符合注释规范。注释规范的关键问题在于统一。尽管目前来看,尚没有一个统一的注释体例,但是法学期刊界已经做出了相应努力,编辑自身也要关注体例统一与注释规范问题。实质要件是衡量一篇法学论文质量的关键要素,需要注意以下三方面问题。第一,政治问题。正确的政治立场与政治站位是确保一篇法学论文能否立论的根本条件。第二,逻辑问题。逻辑问题不仅包括文章在观点表达、论证结构等行文中的逻辑严谨性,还包括文章各级标题上的逻辑严谨性及标题间关系的逻辑承接性。论文章节标题是文章内在逻辑的集中体现,需要编辑在写作中细致揣摩。第三,创新问题。好的法学论文一定是具有创新性的论文。文章标题是对文章内容的体现,也是对论文创新性集中反映,能够凝练出具有创新性、准确性的文章标题意味着编辑自身对研究对象的深刻把握。文章内容上的创新性主要体现在提出新问题和做出新论证。因此,关注新问题、运用新方法是科研创新的不二法门。

在苗炎副主编的精彩讲演之后,我院及《法治现代化研究》期刊编辑部教师就部门法学理论化的研究与写作方法、理论研究与对策研究的差异等法学研究问题,以及法学期刊的提升发展与编辑出版问题进行了咨询与交流。我院汤善鹏教授在座谈总结环节表示:《法制与社会发展》是法学理论研究的重要阵地,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治理论研究、法理研究、权利研究、部门法哲学研究以及西方法哲学研究的重要平台,一直以来对我院青年教师的成长给予了充分和宝贵的学术指引,对《法治现代化研究》的创办与发展提供了巨大的帮助,期待彼此之间的学术交流与友谊在未来能够得到不断加强,共同携手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治理论创新贡献力量。